十一夜同范二仲林罗大邠岘看月见江亭

呼来一片月,绰约在君颜。
亭叶依秋静,江云卷夜闲。
雁低千里梦,虫咽半城山。
冉冉神人下,天风不可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介绍陈三立的《十一夜同范二仲林罗大邠岘看月见江亭》时,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与友人共赏明月的情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歌原文
    呼来一片月,绰约在君颜。
    亭叶依秋静,江云卷夜閒。
    雁低千里梦,虫咽半城山。

  2. 主题内容

  • 自然之美:诗中“呼来一片月”描绘了月亮从天而降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亭叶依秋静”则形容了月光下江边的亭子叶子静静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 友情之深:诗中提到“呼来一片月”,可能寓意着作者呼唤朋友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色。同时,“绰约在君颜”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容貌的喜爱与赞美。
  • 生活体验:“雁低千里梦,虫咽半城山”通过描写远处的雁鸟和近处的虫子,反映出诗人在寂静的夜晚中的孤独或是内心的宁静。这些自然景象与作者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月亮、亭叶、江云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夜晚之中。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符合古典诗词的格律,又不失现代感。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既保留了传统的美,又融入了现代的气息。

《十一夜同范二仲林罗大邠峴看月见江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更是一幅展现古人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能体会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受和深刻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