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集和李翰林 其二

满眼成豪俊,君还磊落人。
文章应不贱,尘海得相亲。
帘影吹香重,花光照恨新。
平生杯酒意,广座竟谁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集和李翰林》是陈三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三立(1859–1940),字敬甫,号独秀山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及个人情感,语言简练且富有哲理,在文坛上享有盛誉。
  1. 诗歌原文
    卑湿长沙地,初看李翰林。 池亭蔼公宴,城郭动高吟。
    华烛春同艳,空尊夜始深。

  2. 诗歌鉴赏

  • 首联“卑湿长沙地,初看李翰林”:这句开篇即以长沙的湿润气候和初见李翰林的情景作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这位文人初遇时的新鲜感,又隐含了诗人对其才华与气质的初步印象。
  • 颔联“池亭蔼公宴,城郭动高吟”:通过描绘池塘边的亭台与城中的高士,表现了诗人对于高雅文化的向往和追求。此句中“蔼”字用来形容气氛的和谐愉悦,而“高吟”则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高雅的谈吐和交流。
  • 颈联“华烛春同艳,空尊夜始深”:此联通过“华烛”和“空尊”这两个意象,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华烛象征着繁华与璀璨,而空尊则是对文人孤独饮酒时光的写照,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饮集和李翰林》不仅展示了陈三立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感悟。作为读者或研究者,可以深入体会这首诗中的意境与情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这位文学大家及其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