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五

绝顶旌旗动,防秋壁垒成。
岩空蛟作穴,天险雁留声。
俯仰关忧乐,迷茫杂雨晴。
山灵亦无语,为借浊醪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五”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作品。陈三立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技巧在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五》则是其众多佳作中的一颗璀璨星辰。

从作品内容来看,《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五》描绘了作者登上焦山之巅时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在这首绝句中,作者通过“绝顶旌旗动,防秋壁垒成。岩空蛟作穴,天险雁留声”等句子,形象地刻画了山顶的雄壮和山峰的险峻。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宏伟,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边防的关心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陈三立的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崖空蛟作穴”一句中的“崖空”既指山峰的岩石缝隙,又暗喻国家的空虚或社会的不安定;“天险雁留声”则以大雁在峡谷中的叫声为景,隐喻国事艰难或社会动荡不安。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深切关注。

从文化背景上讲,陈三立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声和忧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亦是如此,它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边疆防御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的交融。在这首诗中,“山灵亦无语”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无言的敬畏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陈三立擅长使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这首诗也不例外。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情境的深刻反映,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哲理性,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 其五》不仅是陈三立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陈三立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和爱国者的形象,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