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絮影

是何悠飏,半庭晴日,随风无着。
误群儿、扑地还争捉。
又斜上墙新垩。
六如空相谁真觉。
比沾泥奚若。
替剩春写照,浮萍一去,底处寻根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春令·絮影》的词韵之美

章钰,字式之,又名坚孟,又号汝玉,别署蛰存、长孺、曙戒学人、晦翁、老式、北池逸老、蛰存斋、四当斋、霜根老人、全贫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的一生颇为传奇,10余岁时即以佣书养母为业,节衣缩用购书自励,其文学成就在晚清时期独树一帜。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探春令·絮影》这首词。这首小山体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感悟。

《探春令·絮影》中“眼前疑雪又疑烟。问谁窥真面”这两句,通过比喻与疑问,描绘了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知。诗人通过对镜人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容颜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青春美好的追忆。

在“知道空花眩。尚偷照,娇身段”这句中,章钰巧妙地利用对比和夸张,揭示了世间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本质。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哀伤。

“捉来偏听痴儿怨。荡帘波同软”进一步描绘了词中人物的情绪状态,通过“痴儿”一词,传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词更加具有感染力。

《探春令·絮影》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爱情和自然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让人领略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也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无常和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