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吊赖秀才墓

篮舆发北门,市尘忽已隔。
一径入寒林,微风动深碧。
不知何代女,树此贞坊石。
郁郁马鞍山,白骨鱼鳞积。
聚此万古魂,草木黯无色。
翁仲立斜阳,白杨卧沙砾。
堂堂少穆公,一代推巨擘。
吾友赖秀才,八年傍窀穸。
凭依得正人,他乡死亦得。
涕泣奠椒浆,鸡酒酬在昔。
薄暮野风吹,纸钱挂松拍。
一鸟下空山,归途日已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鞍山吊赖秀才墓》是一首近现代诗人陈肇兴创作的古诗。下面将对该诗作进一步介绍:

  1. 诗人生平
  • 诗人陈肇兴的生平并不广为人知,但已知的信息显示他可能是在近现代活跃的文人。
  1. 创作背景
  • 诗歌的创作时间、地点及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等具体背景信息未被详细记录。不过,根据诗歌内容和形式,它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缅怀,以及对故地情感的表达。
  1.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涉及历史记忆、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通过对赖秀才墓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逝去英灵的哀悼。
  1. 艺术特色
  • 《马鞍山吊赖秀才墓》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象征手法,如寒林、白骨、翁仲等,来构建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悲凉氛围的场景。

《马鞍山吊赖秀才墓》不仅是一首反映特定地理和文化背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唤起人们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尊崇和对历史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