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已没潮头出,军中望气知第一。
白马三郎提剑来,万人拜舞声如雷。
包茅职贡坚尊奖,东南保障旗鼓开。
有唐末造紊纲纪,寿州屠儿鼓刀起。
长驱破竹下汀、漳,不许军行带妻子。
由来忠孝感人心,扶母从军法不禁。
帐里将军方下令,篁中壮士已成擒。
天教霸业恢闽土,乾宁诏下军威武。
陶砖增拓越王城,建纛宏开都督府。
诞敷文教遍三山,蜑户蚶田礼让娴。
千秋德政琅琊颂,一代儒风邹鲁间。
可怜再世耽游宴,黄金筑起长春殿。
秦女楼头引凤凰,汉皇宫内巢飞燕。
荡桨空歌万岁游,谁知床第即戈矛。
转眼桑田变沧海,回头台榭已山邱。
离宫寂寞生秋草,霸气销沉忽如扫。
金鱼玉盎落人间,石马铜驼埋古道。
莲花峰下鹧鸪飞,千载行人吊夕晖。
惟有青山不改色,胭脂满地似桃绯。
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清代陈肇兴所作的一首古诗词。
这首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以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为后世所传颂。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内容赏析及历史影响等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名作的深远意义。
- 创作背景:
- 陈肇兴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取材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人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 《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这首诗是在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忠臣良将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内容赏析:
- 诗中的“岩头已没潮头出,军中望气知第一”,描述了战乱中的场景,潮水上涨淹没了岩石,但士兵们依然坚守阵地,士气高昂。
- “白马三郎提剑来,万人拜舞声如雷”则描绘了将军英勇善战、受到士兵爱戴的情景。
- “包茅职贡坚尊奖,东南保障旗鼓开”反映了国家在战乱中依旧保持对内对外的尊严和稳定。
- “有唐末造紊纲纪,寿州屠儿鼓刀起”则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苦难。
- 历史影响: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清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清朝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
- 在历史意义上,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对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莲花峰吊闽忠懿王墓》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英雄敬仰和对动荡时代感慨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历史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