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颐和园

澄波十顷开妆镜,琼林又逢花事。
王母辰游,东皇御宴,歌舞年年欢会。
迷金醉纸。
看仙殿嵯峨,佛香芬秘。
千折明廊,最怜宫眷驾亲侍。
繁华应叹一梦,鼎湖龙去后,都换人世。
阿监啼饥,遗民蹈海,几度共人歔涕。
湖山耸翠。
任蜡屐重寻,画船闲舣。
莫放春归,杜鹃犹带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台城路·颐和园》是清代词人陈家庆创作的一首词,该诗描绘了颐和园的美景与历史变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创作背景:《台城路·颐和园》是陈家庆于近现代所创作的一首词,其创作时间不详。该词通过细腻的文字描述了颐和园的自然景观以及其中蕴藏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作者对这一皇家园林深厚的情感。
  2. 文学手法:《台城路·颐和园》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形式,即“台城路”,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颇为流行。整首词以描写颐和园的开妆镜、琼林花事为起点,通过对王母辰游、东皇御宴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颐和园的繁华景象。词中的“迷金醉纸”、“佛香芬秘”等意象,传递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此外,“千折明廊”、“最怜宫眷驾亲侍”等描写进一步烘托了颐和园建筑的宏伟与历史的沉淀。
  3. 词中内容:该词中不仅有着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如“澄波十顷”、“琼林又逢花事”,更蕴含着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哀叹。例如,“繁华应叹一梦”反映了作者对于王朝兴衰无常的感慨;“鼎湖龙去后,都换人世”则暗喻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世的变迁。同时,“阿监啼饥,遗民蹈海,几度共人歔涕”等句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台城路·颐和园》不仅是一次对古典园林风光的赞美,更是一次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作,它值得读者深入品味,体会其中的意境与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