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西崖归西泠

马蹄经岁踏京华,忽逐征鸿去路赊。
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汤西崖归西泠》是清代诗人陈锡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送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陈锡嘏(1648年-1723年),字介眉,号怡庭,浙江鄞县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曾任编修,参与编纂《皇舆表览》、《古辑览》等书籍。陈锡嘏一生致力于儒学教育,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1. 诗歌原文及解读
  • 诗句一:”马蹄经岁踏京华,忽逐征鸿去路赊。” 描述了诗人随征鸿远行的场景,暗示着旅途的孤寂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之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与牵挂。
  • 诗句二:”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 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回归的期待和内心的焦虑。孤山早梅的出现,象征了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友人即将归来的美好时光。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送别之情与季节变化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语言简练:陈锡嘏在短短的七言绝句中,运用了精炼的语言,既传达了深情厚意,又不失诗的风雅,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技巧。

《送汤西崖归西泠》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