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关山雨雪多,茫茫北望见漳河。
寒云接地行人断,衰草连天猎骑过。
倚剑中原回白日,开樽上国渺苍波。
何当邺下繁华地,极目萧条一醉歌。
渡漳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漳河》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五言律诗。该作品由清代诗人秦潮创作,具体时间为乾隆三十年。这首诗通过描绘漳河水景和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哀悼。关于《渡漳河》,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 作者介绍:秦潮,字步皋,江苏无锡人,乾隆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
- 诗歌原文:《渡漳河》的原文如下:
望望漳河水,环流邺下都。 怒涛仍跋扈,疑冢竟模糊。 不省同槽马,空歌匝树乌。 荒冈愁思积,一为吊夫夫。
-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漳河的直接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怒涛”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代,而“疑冢”则暗示着历史的模糊和变迁。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过往英雄人物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慨。
- 历史背景: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的诗作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秦潮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风俗和情感。
《渡漳河》作为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秦潮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朝乾隆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