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

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
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
树影萧疏。
着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
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
且往观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的《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词作。《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清代词人陈维崧深厚的文学造诣,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清代著名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生于清初宜兴(今属江苏),为康熙年间举人,曾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涉猎广泛,对文学的贡献尤为突出。
  1. 作品原文
  • 连朝阴雨,愁煞嫩寒馀。 今晨起,惊霁色,晃阶除。 上人裾。 盥罢抽书读,哦骚易,翻庄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须。 试听春禽碎语,低头想、有个僧庐。 翠畦恰半亩,旁用竹阑扶。 树影萧疏。 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桥畔,烟幂䍥,径纡徐。 挑酒旆,摇歌扇,唤提壶。 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绿水,匝平芜。 念此乐,真忘死,掷吾书。 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 一生几两屐,彼歌者谁欤。 且往观乎。
  1. 作品鉴赏
  • 意境深远:《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以“春霁”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宁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细腻地描写春天的景象,如“翠畦”、“花奴”,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自然世界。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 文化内涵: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叔子固云佳耳,较雀台、诸伎何如”,其中的“叔子”可能指的是宋代文人苏轼或辛弃疾等历史人物,这样的引用不仅显示了词人的学识渊博,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创作背景
  • 个人情感:词作中流露出的情感可能源于词人在春天时的心情变化,或是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这种情感体验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词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 社会影响:作为清代词坛的重要人物,陈维崧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他的创作不仅仅是文学上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1. 艺术特色
  • 语言运用:《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中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音乐感,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句式,构建了一个和谐而美丽的意境空间。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显得既高雅又不失灵动。
  • 结构布局:从整体上看,《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的结构布局清晰合理,前后呼应,层次分明。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在展现主题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

《六州歌头 春霁寄兴》不仅是陈维崧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清代词坛的一个亮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