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乐 春夜写怀

象管慵拈,鹅笙懒炙,春困斜倚围屏。
往事难追,旧愁易惹,更添夜雨淋铃。
记一骑衫痕似血,半夜簟纹如水,凤凰桥上吹箫,虾蟆陵下呼鹰。
几处秋千绿水,风弄影、筛碎碧潭星。
秋娘一去,酒徒何处,万水千山,有影无形。
纵有日、重游洛下,再过秦川,鹤发相逢话旧,觅遍楼台,祇剩寒鸦与乱萤。
十载浮名,半生故国,且剩闲身,野寺山家,布袜青鞋,花前到处飘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平乐 春夜写怀》是清代词人陈维崧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完成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陈维崧时年五十五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陈维崧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
  2. 内容主题:全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天夜晚的情境中,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以及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3. 艺术特色:陈维崧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4. 历史影响: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作为清代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陈维崧的词作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他的诗词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西平乐 春夜写怀》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经典之作,也是了解清代文化和陈维崧个人生平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