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赠徐竹虚

彼君子兮,菉竹青青,而中若虚。
是何家第五,名齐骠骑,蜀中扬子,赋似相如。
畴昔贤兄,滇云远宦,常羡优游下泽车。
今偕隐,成往来二老,西涧东畬。
我园景物萧疏。
有雪槛烟廊水竹居。
算磕头促膝,一群梅鹤,望衡对宇,几个樵渔。
与我周旋,小园日涉,近手花枝压架书。
他家事,笑平泉绿野,久作寒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 赠徐竹虚》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对友人徐竹虚的赞赏和怀念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如皋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音乐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感情真挚著称,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沁园春 赠徐竹虚》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其中“彼君子兮,菉竹青青,而中若虚”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徐竹虚的人格魅力和才情。
  • 文化价值:这首词不仅是陈维崧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群体文化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反映。通过对徐竹虚的赞誉,展示了一种超越功利、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1. 情感内涵
  • 友情颂扬:词中的“畴昔贤兄,滇云远宦”,反映了作者对昔日朋友徐竹虚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他远离家乡、宦游四方的同情与理解。
  • 自我反省:通过对比“今偕隐,成往来”,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仍渴望与友人亲近,享受闲适生活的心境。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间:据文献记载,陈维崧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访冒襄于水绘庵,并于康熙元年(1662年)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可见此词的创作应在此时期前后,即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期的清初时期。
  1. 文学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沁园春 赠徐竹虚》的评价颇高,认为其不仅展示了陈维崧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风气。

《沁园春 赠徐竹虚》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陈维崧深邃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追求。通过对该词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