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晒书

忆昔吾家,有万卷楼,城西毫村。
自江陵道尽,牙签半失,感阳焰熄,玉轴犹存。
借去一瓻,亡来三箧,墨化妖螭赴海门。
无多剩,似乱馀故旧,卖后田园。
丛编暇日还扪。
与药裹零星曝满轩。
任半生穿穴,碎同蠹蚀,有时发作,陡若龙掀。
贫极须捻,老来怕读,闲对秋阳自较翻。
吾休矣,亟束书高阁,且晒吾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晒书》并不是毛泽东所写的词作,而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和表达革命情怀的散文。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沁园春·晒书》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文章的发表时间是在1933年7月,当时作者是在延安窑洞里写作的。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正在延安进行文化革命工作,面临着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因此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反抗和斗争的元素。

  2. 主要内容:文章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包括树木、山峦、河流等。同时,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细致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此外,文章中还穿插了作者的个人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艺术特色:《沁园春·晒书》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自然景色更加生动形象。其次,文章中的对话和叙述相结合,使得文章更具可读性和感染力。最后,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沁园春·晒书》是一篇充满诗意的散文,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革命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