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 曝日

雪后同云尽。
遥村外、早霞一缕红晕。
紫扉才启,晨曦初赫,冻消霜轸。
结茆恰傍阳坡,喜黄土、泥墙簇紧。
有三两、溪友山翁,窄篱矮屋邻近。
闲邀趁燠迎暄,藜羹年糁,浊酒新酝。
沙融涧暖,情亲话软,无愁无闷。
路旁多少行客,笑马首、冰花胶鬓。
总不如、负旭南荣,风光较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宴清都·曝日》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宴清都·曝日》全文如下:雪后同云尽。遥村外、早霞一缕红晕。紫扉才启,晨曦初赫,冻消霜轸。结茆恰傍阳坡,喜黄土、泥墙簇紧。有三两、溪友山翁,窄篱矮屋邻近。閒邀趁燠迎暄,藜羹年糁,浊酒新酝。沙融涧暖,情亲话软,无愁无闷。路旁多少游丝,似飞絮、舞风飘荡。野水闲云自乐,任轻鸥戏钓。
  2.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浙江嘉兴人,清朝初期著名诗人、音乐家、戏曲家和史学家。他与朱权、顾炎武并称为“明末四大家”,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陈维崧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词作更是独树一帜,被誉为“国朝词坛第一把交椅”。
  3. 作品赏析:《宴清都·曝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乡村的美丽画卷。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雪后的山村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雪后同云尽”、“早霞一缕红晕”开篇,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画面。紧接着,通过对紫扉才启、晨曦初赫等细节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而明亮的早晨。结茆恰傍阳坡、窄篱矮屋的描绘,不仅展示了环境的宜人,也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4.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宁静生活状态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以及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在今天仍能引发人们对于生活真谛的反思。
  5. 创作背景: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歌赋等。同时,他也有机会深入民间,体验生活,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此外,陈维崧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的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宴清都·曝日》不仅是陈维崧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我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