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

是东京旧迹,愁漠漠、雨丝丝。
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
凄其。
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
今日颓垣废井,当年舞榭歌基。
师师。
雪貌玉为肌。
玩月赏花时。
惹君王夜幸,香橙暗擘,腻笋潜携。
谁知。
小屏风后,有周郎、低唱断肠词。
一代春娇寂寞,半城夜火参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是清朝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赵宋时期的繁华景象以及李师师的风采。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探讨:

  1.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 《木兰花慢·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是陈维崧在特定背景下的创作。这首诗作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当时陈维崧应博学鸿词科而进入仕途。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早慧,幼年便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编修《明史》。
  1. 诗词原文及解析
  • 诗句“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表达了诗人对赵宋时期繁荣景象的回忆与感慨。赵宋指的是宋朝,一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樊楼(宋代著名酒楼)的描述,传达出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热闹与繁华。
  • “凄其,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则描绘了当年歌舞升平的场所,现在却只剩下残垣断壁,月光透过绿窗映照下来,如同规整的圆规画下的轨迹。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哀叹。
  1. 诗词赏析
  • 陈维崧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汴梁城的李师师巷作为切入点,展现了赵宋时期的历史风貌。李师师巷不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更是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地方,她的美名使得这一带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 陈维崧在诗词中巧妙地使用了“雪貌玉为肌”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赋予了李师师以超越常人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女性美的赞美和向往。这种美不仅体现在李师师本人,也体现在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风华绝代。

《木兰花慢·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赵宋时期历史与文化的一次深刻回顾。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