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巢鸾凤 咏烛

暝色初临。
正金荷灼灼,凤胫沈沈。
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
馋脂注得十分深。
光翻金粟,影动琼林。
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
瘦沈。
踌躇甚。
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
金钥传时,玉堂㸐处,对对红酥翠沁。
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
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换巢鸾凤·咏烛》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生于1625年,卒于1682年,江苏宜兴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和骈体文作家,尤以词著称。陈维崧幼时即有神童之名,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他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词方面,他的创作风格豪放,富有个性。
  • 作品内容与主题:此诗作于陈维崧辞官归乡后的某个时刻,可能因政治失意或人生变迁而感慨万千。通过对《换巢鸾凤》曲的引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往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1. 作品原文
  • 诗句赏析:暝色初临,正金荷灼灼,凤胫沉沉。烧残终有泪,剪断岂无心。馋脂注得十分深。光翻金粟,影动琼林。春檠上,看带笑、花开似锦。瘦沉。踌躇甚。曾记华堂,半灭情难禁。金钥传时,玉堂煎处,对对红酥翠沁。莲灯缓导上元游,兰膏浓挽平康饮。如今绛蜡,照人长是孤寝。
  1. 作品鉴赏
  • 语言特色:《换巢鸾凤·咏烛》在语言上采用了典雅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词显得既有诗意又不失哲理性。例如,“馋脂注得十分深”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种极致的渴望,而“光翻金粟,影动琼林”则通过视觉描写营造出一种华丽而神秘的气氛。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辉煌到后来的失落,再到最后的孤独,诗人的情感层次非常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尤其是结尾部分,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1. 作品影响
  • 文学史地位:《换巢鸾凤·咏烛》在清代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其艺术成就,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这首词在后世受到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 现代评价:在当代,虽然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可能与现代人的审美有所不同,但《换巢鸾凤·咏烛》依然被学者和文艺评论家所推崇。它不仅是对古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反映,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陈维崧的《换巢鸾凤·咏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幅展示其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的画卷。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