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春泽 春阴

已近花期,未过春社,小楼尽日沉吟。
暝色连朝,江南倦客难禁。
门前绿水昏如梦,粉云遮、失却遥岑。
谢桥边,冻了梅魂,结了春阴。
年时恰是莺花候,正黄归柳靥,红入桃心。
舞扇歌衫,参差十里园林。
东风吹得韶光换,讵料人、真个如今。
问何时,日上花梢,细哢鸣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庆春泽·春阴》是清代陈维崧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尤长于词及骈体。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情感丰富而深刻。
  1. 作品原文
  • 已近花朝,未过春社,小楼尽日沉吟。
  • 暝色连朝,江南倦客难禁。
  • 门前绿水昏如梦,粉云遮、失却遥岑。
  • 谢桥边,冻了梅魂,结了春阴。
  • 年时恰是莺花候,正黄归柳靥,红入桃心。
  • 舞扇歌衫,参差十里园林。
  • 东风吹得韶光换,讵料人、真个如今。
  1. 作品内容
  • 描述了作者在春天的一个清晨,站在小楼中凝视着远方的景象,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 表达了对江南景色的怀念以及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 同时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
  1. 作品赏析
  • 《庆春泽·春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去的追忆。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性和画面感。
  1. 创作背景
  • 陈维崧生活在清朝初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 《庆春泽·春阴》的创作可能也是受到那个时代环境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庆春泽·春阴》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也是陈维崧对生活和历史的一种反思和表达。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春天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