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同集为宋既庭刘震修潘次耕徐立斋顾恪如宋南金即席分赋

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绿。
嵌壑苍崖鳞鬣动,万队熊蹲狮伏。
碧海青天,年年今夜,长见金波浴。
姮娥耐冷,一轮细碾圆玉。
况复地有名园,人逢上客,消尽愁千斛。
瘦石小桥苔径悄,掩映疏花秀竹。
更上山巅,龙川墓上,为我浇醽醁。
醉归夜静,满身零乱金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中秋对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在中秋夜于三友园宴请友人的词作,此词为酬和徐季重、叶九、九来三人之作。全词以“中秋”为主题,抒发了作者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词的原文如下:

念奴娇·中秋

丁巳中秋,玉峰徐季重叶九来招饮三友园同集,为宋既庭、刘震修、潘次耕、徐立斋、顾恪如、宋南金,即席分赋。

水边灯火闹,见人犹未寝,举杯相属。莫话他乡寒食雨,且听今宵清韵。云散天高秋气,一轮飞镜谁系。应照得双溪影,似东山还起。

坐中客有华阳真人,名震天下者。问其年,才五十九耳,自言:“吾家世传道种,今老矣。”因诵古之真人,皆隐遁而仙去。吾闻之欣然。

笑谈间,忽忆少年游历,曾至罗浮山中,遇一道士,披发跣足;余与之语甚欢,约余访其居也。余曰:“诺!但不知其居在何许?”道士曰:“咫尺天台路,君向白云深处行。”

吾乃悟神仙非外物,亦非虚文,乃心中所感也。故与徐季重等饮酒,不独娱情遣兴,实欲寓吾意焉。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夜晚的美好回忆以及与朋友们相聚时的愉悦心情。同时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认识,认为真正的神仙并非外在的事物,而是内心的感悟和修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