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初九夜对月饮吴默岩太史寓斋三叠前韵

中宵狂叫,忆曹公有语,明明如月。
更记谪仙当日句,明镜三千白发。
入洛年非,游燕才尽,幸舍歌辛切。
空墙老骥,喷霜猛气难歇。
讵料宣武门前,长椿寺侧,竟见秋堂豁。
更借一尊桑落酒,光泛素瓷飘雪。
一片乡心,三更雁叫,拚把刀环折。
角鹰刷羽,脱韝固是横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 初九夜对月饮吴默岩太史寓斋三叠前韵”是清代文学家陈维崧的作品。这首词作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还反映了其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下面将详细分析该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又号玉衡生,江苏吴江人,是清初著名的词人、诗人。他与朱彝尊、纳兰容若并称为“清词三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词作原文
  • 中宵狂叫:描述深夜饮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豪放不羁和情感的激昂。
  • 忆曹公有语:通过提及曹操的诗句,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 入洛年非,游燕才尽:通过对比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追忆。
  • 空墙老骥,喷霜猛气难歇:用老马比喻自己,表达虽历经沧桑但依然保持着豪迈气概的情怀。
  • 讵料宣武门前,长椿寺侧,竟见秋堂豁:描述了一次偶遇或邂逅,表达了意外之喜的情感。
  1. 词作特点
  • 艺术手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社会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词作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人普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 体现个人情感:通过对酒、月、历史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念奴娇 初九夜对月饮吴默岩太史寓斋三叠前韵》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陈维崧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