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欲雪

碧翁将试手,趁春未到,要放一城花。
关河都冻紫,风惨云昏,冷色走龙沙。
笼窗拨火,料寒威、来早还加。
帘栊外、未曾飘瞥,吟兴已无涯。
山家。
当年此日,枯柳疏鸦,小柴门入画。
恰又是、梅边渡暝,雁低航斜。
玉尘休拟廉纤舞,念有人、新在京华。
凝盼处,预愁绿蚁难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江云·欲雪》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来临前的景色及心情的细腻描绘与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词人生平
  • 词人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省宜兴人。他幼年聪颖,被誉之为神童。康熙十八年,以博学鸿词科应举,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并曾参与修撰《明史》。陈维崧不仅在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其骈文也颇具影响力。
  1. 创作背景
  • 时间地点:该词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时间未明确,但可以推测是在春季到来之前的某个时节。当时正值冬季,气候寒冷,诗人身处江南地区,感受到了冬天特有的寒意和自然景象。
  • 创作动机:陈维崧可能希望通过这首词表达他对春天的期待,同时通过对即将融化的冰雪、风雪交加的景象的描述,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某种憧憬。
  1. 词作原文
  • 原文节选:“湿云黏似絮,关山冻合,风色偃貂裘。玉楼寒起粟,知是仙人,咫尺驾银虬。”这几句生动描绘了一幅冬日景象:天空中厚厚的云层仿佛粘连在一起,如同棉絮一般沉重。远处的山川被冰雪覆盖,显得冷峻而苍茫。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寒冷,甚至能感觉到如霜雪般的寒意从玉楼中升起。
  • 词句解读: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敏锐感受和深刻的内心体验。通过这些形象的语言,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词中,“湿云”、“冻合”等词汇的使用,不仅描绘了天气的严寒,也隐喻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感。这种使用意象来表现情感的技巧,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内心世界相互交融,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景色来折射出自己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作品既具有高度的艺术美感,又富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1. 思想内容
  • 对自然的热爱:陈维崧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深切喜爱。无论是寒冬腊月的寂静,还是春雪初降时的壮丽,都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并展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敬畏。
  • 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尽管诗人身处寒冷之中,但他并未沉溺于消极的情绪中。相反,他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寻找着春天的到来。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渡江云·欲雪》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陈维崧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以及其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关于生活、自然和人性的丰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