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春晴和京少回用前韵

正带梦、流莺碎语。
似诉帘间,已收宿雨。
此日墙头,花枝定是招行旅。
风光何处,总在斜桥极浦。
看才过收灯,却又是林边,春笋将努。
倚帘曾暗许,锦鳞来太迟暮。
连朝春困,浑欲倩、东风扶住。
便从此、炙杏烘桃,怕难熨、两眉愁绪。
凭阑久、斜阳红敛,渐沈霞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亭怨慢 春晴和京少回用前韵》是清代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早慧,幼年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修《明史》。其诗词成就尤高,尤长于词及骈体。
  1. 作品原文
    正带梦、流莺碎语。似诉帘间,已收宿雨。此日墙头,花枝定是招行旅。风光何处,总在斜桥极浦。看才过收枝,却又是林边,春笋将努。倚帘曾暗许,锦鳞来太迟暮。连朝春困,浑欲倩、东风扶住。便从此、炙杏烘桃,怕难熨、两眉愁绪。凭栏久斜阳,红敛渐沉霞缕。

  2. 诗歌内容

  •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以及作者对逝去春光的感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长亭怨慢·春晴和京少回用前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陈维崧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词人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