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送侯叔岱之彭城

酒罢忽不乐,结束挽强弓。
彭城此去苍莽,水蓼满陂红。
戏马台边骋望,下有河流似弩,混混尽鱼龙。
吾意欲起舞,屈指几英雄。
斜阳恨,关山影,一杯中。
袁曹刘项,付与烟草没孤鸿。
莫管千秋闲事,休误一生作达,笳吹竞西风。
盼盼去已久,明月小楼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送侯叔岱之彭城》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广泛传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自幼聪颖过人,被誉为神童,康熙年间曾应博学鸿词科试,授翰林院检讨。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词人,陈维崧尤长于词及骈体创作,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著作传世。
  1. 诗词原文
    酒罢忽不乐,结束挽强弓。
    彭城此去苍莽,水蓼满陂红。
    戏马台边骋望,下有河流似弩,混混尽鱼龙。
    吾意欲起舞,屈指几英雄。
    斜阳恨,关山影,一杯中。
    袁曹刘项付与,烟草没孤鸿。
    莫管千秋闲事,休误一生作达,笳吹竞西风。
    盼盼去已久,明月小楼空。

  2. 主题内容

  • 词的开头“酒罢忽不乐”直接点出主人公因为离别而心情低落的情绪状态。接着,“结束挽强弓”表达了即将启程的坚定和力量感。
  • “彭城此去苍莽,水蓼满陂红”描绘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背景,以及所见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 “戏马台边骋望”进一步拓展了场景,通过骋望戏马台边的景色来增加词的表现力,同时“混混尽鱼龙”形容河流宽阔且生动,象征着未来路途中的无限可能。
  • 词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如“袁曹刘项”),表达了对离别后可能面临的挑战或机遇的深刻思考和期待。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感受,抒发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单与思念。
  1. 艺术特色
  • 情感表达:陈维崧在此词中将情感表现得极为细腻和真挚。从“酒罢忽不乐”到“斜阳恨”,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水蓼满陂红”和“戏马台边骋望”,这些自然景观不仅美化了词境,也深化了词的主题。
  • 语言风格:陈维崧的语言风格既有豪放派的气势,又有婉约派的情感细腻。此词展现了他在这两种风格的融合运用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水调歌头·送侯叔岱之彭城》是一首集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卓越的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艺术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