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招 送宋性存归吴门

一灯分做还乡梦,君今果然归矣。
残月晓风天,暂挽君双袂。
柳条今剩几。
待折赠、沉吟无计。
君到江南,定逢梅放,也应相寄。
来夜白沟河,鸡声店、料尔早寒人起。
谁念凤城边,有倚阑心事。
暮云千万里。
留我作、天涯游子。
我亦有,茅屋三间,六朝斜照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徵招·送宋性存归吴门》是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诗人背景:《徵招·送宋性存归吴门》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早年间即有神童之称,后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参加了博学鸿词科考试,最终获得翰林院检讨的身份。他不仅在诗、词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著有《迦陵文集》《迦陵词》《湖海楼诗集》等作品。陈维崧的文学成就不仅限于词,其在骈体文的创作上亦有建树,其文学创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词,展现了他多面的文学才华。

  2. 作品原文:《徵招 送宋性存归吴门》原文如下:“一灯分做还乡梦,君今果然归矣。残月晓风天,暂挽君双袂。柳条今剩几。待折赠、沉吟无计。”此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宋性存即将回家的深切祝愿与依依不舍之情。通过“一灯分做还乡梦”这一意象,传达出对朋友即将结束在外漂泊生涯、回归故里的期盼。

  3.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时刻的不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人物动作的描述,如“暂挽君双袂”、“待折赠”,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既期待又无奈的情感氛围。

《徵招·送宋性存归吴门》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陈维崧作为一位词人的多才多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