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 咏走马灯

烟中铠仗,影里弓刀,往来似织。
一片空明,夹纱水墨描蜹翼。
笑问何代兵争,更何朝方国。
滚遍街楼,有人喧笑帘隙。
些子光阴,恰一般、星驰飙激。
寸人豆马,依然幡幢戛击。
料想灰飞烛烬,战场方息。
顷刻收灯,红毬闷靠墙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胥引 咏走马灯》是清代陈维崧的一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战争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华胥引咏走马灯》通过精细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对和平的渴望。

《华胥引咏走马灯》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陈维崧紧密相关。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在青年时期就得到了认可,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显示了他非凡的政治及文学才能。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华胥引咏走马灯》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风格。词中“烟中铠仗,影里弓刀”描绘了战场上兵器交错、光影闪烁的景象,而“笑问何代兵争,更何朝方国”则表达了对战争根源的追问,以及那个时代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这种描述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还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从思想内容上分析,《华胥引咏走马灯》蕴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陈维崧通过对战场的描述,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对战争本身的批判,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这首词也是对战争带来破坏和痛苦的深刻揭示,提醒世人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灾难。

《华胥引咏走马灯》是陈维崧的杰出代表,通过细腻的艺术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但同样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战场画面。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陈维崧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