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过汜水县虎牢关作

积铁苍然,关势临崖偻。
崭绝东京好门户。
挽藤萝月黑,谁恐行人,落叶卷,声似牢中哮虎。
无情惟洛水,日夜东流,不为愁人带愁去。
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唐陵汉墓。
任吊古伤今已无人,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关作》是一首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文学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虎牢关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积铁苍然,关势临崖偻。
    崭绝东京好门户。
    挽藤萝月黑,谁恐行人,落叶捲,声似牢中哮虎。
    无情惟洛水,日夜东流,不为愁人带愁去。
    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唐陵汉墓。
    任吊古伤今已无人,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

  2. 主题内容

  • 景观描写:《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关作》以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虎牢关的雄伟景象,如“积铁苍然”形容关隘之坚固,“关势临崖偻”则表现了其险峻之势。
  • 历史联想:词中提及“崭绝东京好门户”,暗示虎牢关曾是古时通往洛阳的重要通道,具有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对虎牢关及其周边环境的描写,诗人引发了对历史的无限遐想。
  • 情感表达:通过“挽藤萝月黑,谁恐行人,落叶捲,声似牢中哮虎”等句子,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郁与不舍。同时,“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唐陵汉墓”又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昔繁华的哀叹和对历史的敬仰。
  • 自然意象:“无情惟洛水,日夜东流,不为愁人带愁去”以及“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利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更迭。
  1. 创作背景
  • 《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关作》创作于清康熙年间,此时正值清朝国力强盛时期。作为一位有志于恢复明朝旧业的文人,陈维崧可能因政治原因被贬至边远地区,而虎牢关正是位于这一区域的重要关口之一。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词中的“洛水”、“北邙山”等自然景物,不仅是实景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语言优美:陈维崧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如“声似牢中哮虎”,既形象地描述了虎牢关的气势,又巧妙地借用了历史故事,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洞仙歌·过汜水县虎牢关作》不仅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虎牢关的壮丽景色,更借由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清代词人的才华横溢,也能从中获得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