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踪迹,总在花深处。
几番消受,小院红楼午。
黏来珠幌如痴,落上绣裙成雨。
有人记,曾暗结同心苣。
如今重到,依稀不认他门户。
满园野菜,领游蜂三五。
惹残流水难凭,舞遍微风莫主。
赚人一天花絮。
扑蝴蝶 咏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扑蝴蝶·咏蝶》是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知,也反映了他对于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扑蝴蝶·咏蝶》体现了董以宁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作往往带有明末清初文人的遗风,注重抒情与写景的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动的自然景象。董以宁的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主题深度:《扑蝴蝶·咏蝶》在表达上具有深刻的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蝴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尊重。这种主题的选择与表现,使得《扑蝴蝶·咏蝶》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蝴蝶的词,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精神的象征。
语言魅力:《扑蝴蝶·咏蝶》的语言运用极具特色。董以宁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刻画景物,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词中所描绘的景色。例如“浑身腻粉,爱向花前宿”这一句子,既展现了蝴蝶的娇艳美丽,又表达了它对花的喜爱与留恋。
《扑蝴蝶·咏蝶》不仅是一首描绘蝴蝶的词,更是一部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体会到董以宁的艺术才华以及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