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阑干 过蝶庵书事

沉吟槛外,分明有个人儿在。
隔著软帘闻细欬。
转过屏间,做就生疏态。
夜来曾否春酲害。
底事无言,只撚箜篌带。
晓寒佯脱红绵耐。
检出香词,细觅檀奴解。
嗔人暗把风情卖。
嚼烂花笺,碎向粉墙抛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拍阑干·过蝶庵书事》是清代陈维崧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词的内容、作者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品内容
  • 陈维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他对某个人物的深切情感和微妙心理,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场景中。
  • 词中的“沈吟槛外,分明有个人儿在。”等句子,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整首词通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外部环境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深深的相思之情,使人读来不禁感同身受。
  1. 作者背景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和骈文作家。他出生于宜兴(今属江苏),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 陈维崧曾参与修纂《明史》,并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考取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文学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1. 词作地位
  • 《拍阑干·过蝶庵书事》作为陈维崧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这首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它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拍阑干·过蝶庵书事》不仅是一首表达深情厚意的词作,也是陈维崧文学成就的代表。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