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儿 本意

六尺小帘漪。
交网外、杏子累累。
流光暗换无人觉,才看绿绽,俄惊茜透,忽讶黄垂。
回首忆芳菲。
记二月、花正开时。
匀圆拟把筠篮摘,怪他墙上,谁家飏过,红画竿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青杏儿·本意》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青杏儿·本意》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词是在清代完成的。作为陈维崧的作品之一,此词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作者的生活情感。在艺术形式上,它属于词这一古典文学体裁,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学特征。
  2.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在清代文坛享有盛誉,尤其擅长词及骈体文,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陈维崧自幼聪颖过人,幼时即有神童之称,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了《明史》的修撰工作。
  3. 作品内容: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春日里杏花的美丽景象。《青杏儿·本意》中,“六尺小帘漪”勾勒出春日庭院的景象,杏子因未被注意到而显得累累垂挂;“流光暗换无人觉”则表达了时光悄然流逝,春色渐逝的感觉。词人细腻地描写了杏花的变化过程,从绿芽到茜透再到黄垂,最终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随风飘荡、挂在墙上的杏花画竿,充满了诗意与遐想。
  4. 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颇具特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同时,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景象之中。这种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使得《青杏儿·本意》成为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词作。
  5. 文化价值:《青杏儿·本意》不仅是陈维崧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追求的反映。通过对春天杏花的描述,词人传递了对生命、自然及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此外,这首词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研究清代诗歌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青杏儿·本意》是陈维崧在特定历史时期创作的一首词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清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有兴趣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读者而言,这首词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与欣赏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