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捣衣

悄倚缭垣阴,蓦听谁家响暮砧。
不是此声听不得,关心。
自惜离愁万种深。
夜梦别秋衾,趁了西风返故林。
满巷砧声都一样,沉吟。
黄叶村扉那处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捣衣》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经典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艺术特点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南乡子·捣衣》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他以才情横溢著称,尤以抒情词见长。其词风细腻温婉,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来表达对爱人的深切思念。这首《南乡子·捣衣》就是在这样的文学传统下诞生的。
  2. 词作原文
    霜叶满城头。一片青砧万古愁。唯有啼痕点点在,衣褠。夜夜随君宿戍楼。误妾定吴钩。不是萧郎爱远游。条脱旋宽双杵重,封侯。消得金堂几度秋。
  3. 主题思想:《南乡子·捣衣》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思念远方亲人的深切情感。通过描写主人公与远方亲人的互动,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亲情的珍视。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该词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前句“霜叶满城头”与后句“一片青砧万古愁”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再如“夜夜随君宿戍楼”,通过主人公与亲人的日夜相伴,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单和无助。此外,词中还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如“啼痕点点在”象征着离别之痛和相思之情的深远。
  5. 词作鉴赏:《南乡子·捣衣》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情感和个人命运,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词中的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南乡子·捣衣》不仅是清代词坛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使其成为了传世佳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