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三 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三首

罂粟阑边已放芽,枝头梅子著些些。
勤过小圃招晴蝶,闲倚疏林数暝鸦。
无个事,帽檐斜,风光消得晚还家。
陡然却忆前生事,看遍蓬莱碧柰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三首》是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此词创作于清康熙年间,陈维崧时年五十九岁,已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成就。
  • 合作者:此词与蘧庵先生共同完成,蘧庵可能为陈维崧的友人或同道中人。
  • 主题内容:作品以赋体形式,借古喻今,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及对未来的思索。
  1. 作品原文
  • 其一:斫屧吹箫吴市间,恨无大药驻红颜。诗情浩荡风前絮,身计微茫海外山。耽放浪恣萧闲,烟波境界十分宽。新衔曲部兼茶部,旧署园官并橘官。
  • 其二:曾倚瑶台喝月行,嗔他鸾鹤不相迎。当时酒态公然好,今日诗狂太瘦生。千百辈侭容卿,问谁堪与耦而耕。灌夫已去袁丝死,沦落人间少弟兄。
  • 其三:罂粟阑边已放芽,枝头梅子著些些。勤过小圃招晴蝶,闲倚疏林数暝鸦。无个事帽檐斜,风光消得晚还家。陡然却忆前生事,看遍蓬莱碧柰花。
  1. 主题思想
  • 人生感慨: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遭遇,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
  • 超脱态度:在无奈之中仍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体现了词人的豁达情怀。
  •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作品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词人深邃的艺术境界。
  • 用典巧妙: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诗词名句,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 音律和谐:遵循古典诗词的平仄规律,使得整首作品读来朗朗上口,音律和谐。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陈维崧的这首词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清代词坛的经典之作。
  • 传播影响:该词被收录于多个古诗词选集和研究文献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意义
  • 审美情趣: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古代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 生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 文化传承: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词作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 现代价值
  • 审美教育: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人的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历史认识:通过对词作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 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是当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1. 个人感悟
  • 艺术鉴赏: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陈维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
  • 人生思考: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人产生深刻的共鸣,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 文化传承:词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这首词,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陈维崧的《鹧鸪天 其三 寓兴用稼轩韵同蘧庵先生作三首》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励着后人不断地探索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