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王孙 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

柳色如此,住为佳耳。
未到飘绵,已经蘸水。
隔巷赵女弹筝,没心情。
博山熏彀沉香火,衫儿亸。
微觉东风大。
麝衾梦醒,惊问还是寒宵,是春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怨王孙·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探讨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江苏宜兴人,号迪陵,清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被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
  1. 诗词原文
  • 原文节选:《怨王孙·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全文如下:“柳色如此,住为佳耳。 未到飘绵,已经蘸水。 隔巷赵女弹筝,没心情。 博山熏够沉香火,衫儿亸。 微觉东风大。 麝衾梦醒,惊问还是寒宵,是春朝。”
  • 注释解析:这首词中,陈维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夜晚的景色,以及主人公因春光而引发的思绪和感慨。词中的“柳色如此”表达了对柳树美好形态的喜爱,而“住为佳耳”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美景的留恋之情。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深刻表达。通过对比和衬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春夜氛围。
  • 意象生动:如“未到飘绵,已经蘸水”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传达季节变化和天气的细微变化,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园中,感受着春的气息和夜色的美丽。
  • 语言优美:陈维崧的词作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善于运用叠字、拟声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对一个普通夜晚的描述,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环境和精神追求。
  • 传承古典文化:作为一首古体诗,《怨王孙·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古典诗词的深厚修养,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 启发现代审美:尽管作品诞生于数百年前,但它所体现的艺术价值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审美共鸣,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这首《怨王孙·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不仅是陈维崧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