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隔院听琵琶

拍遍小阑干,何限塞鸿明灭。
老去怕逢节候,正落红时节。
沙场病卒搯檀槽,隔著邻垣说。
似诉少年陈事,有玉楼金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隔院听琵琶》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原文:《粹老家隔帘听琵琶》原文如下:
    凤拨鹍弦鸣夜永,直疑人在浔阳。轻云薄雾隔新妆。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且看金泥花那面,指痕微印红桑。几多馀暖与真香。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

  2. 作者简介

  • 王安中:王安中(约1076或1075—1134),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所建树,其诗词作品如《临江仙·贺州刘帅忠家隔帘听琵琶》等,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隔院听琵琶》以“凤拨鹍弦鸣夜永”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读者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夜晚,聆听着窗外的琵琶声。“直疑人在浔阳”则将听众带入浔阳江头,那种江风习习、月色朦胧的美景,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
  • 情感流露:在词中,“轻云薄雾隔新妆”、“但闻儿女语,倏忽变轩昂”等句子,细腻地描绘了琵琶声如何触动人心,使人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移船犹自可,卷箔又何妨”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态度的豁达和乐观,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
  • 艺术特点:《隔院听琵琶》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它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如“直疑人在浔阳”,将琵琶声与浔阳江头的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意境。其次,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指痕微印红桑”中的“红桑”暗指琵琶弦上的伤痕,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流逝;而“几多馀暖与真香”则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向往。

《隔院听琵琶》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王安中所创作的这首词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