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四 咏橘四首

藻耀霜林八月中,累累赪卵石湖东。
篾包箬裹满筠笼。
天上渴乌偷样好,铸成一点橘般红。
蓬莱夜半已曈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咏橘四首》是清代词人陈维崧创作的一组作品,共四首,每首都以咏橘为主题。以下是对该组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浣溪沙·咏橘四首》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作者陈维崧品尝香橘有感而发。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陈维崧同为一代文学巨匠,两人在词风上各有千秋。苏轼的词多抒发其高洁性情与对人生的感慨,而陈维崧则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咏物词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2. 内容解析:《浣溪沙·咏橘四首》中的“藻耀霜林八月中,累累赪卵石湖东”描绘了橘子在霜林中闪耀的景象,以及它们在石湖东岸的繁盛状态。其中,“天上渴乌偷样好,铸成一点橘般红”通过想象天上火鸟窃取橘子的色泽,形象地表达了橘子颜色的艳丽和珍贵。
  3. 主题特点:陈维崧的咏橘词不仅局限于对橘子外观的描写,更深入到对橘树生命力与耐寒特性的赞美。他通过对橘树的细致刻画,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坚韧不拔态度的颂扬。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使得他的咏橘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

《浣溪沙·咏橘四首》不仅是一首充满艺术美感的词作,更是一次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力、历史之韵与人文精神的深度探索与表达。陈维崧以自己的才华,赋予这首词更加深远的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