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山塘即事

窈窕山塘半酒家,浣衣归去笑吴娃。
东风吹得绣裙斜。
琴几砑光麋绿竹,楸枰敲落水仙花。
碧纱窗影浸山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山塘即事》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法描绘了苏州山塘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向往之情。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他早有神童之誉,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并参与修《明史》。他的词作风格豪放,尤长于词及骈体。

  2. 作品原文:窈窕山塘半酒家,浣衣归去笑吴娃。东风吹得绣裙斜。琴几砑光麋绿竹,楸枰敲落水仙花。碧纱窗影浸山茶。

  3. 诗词解析:在这首词中,“窈窕山塘半酒家”描绘了苏州山塘街夜晚的繁华景象,半酒家的意象让人感到既热闹又幽静。“浣衣归去笑吴娃”则展现了归来的妇女们欢快的场景,她们在回家的路上相互嬉戏。“琴几砑光麋绿竹,楸枰敲落水仙花”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了夜幕降临后山塘街的宁静与美丽,琴桌、棋枰与梅花、水仙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4. 文化背景:山塘街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苏州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陈维崧通过这首词向人们传达了对这一传统街区及其文化的敬仰之情。

  5. 艺术成就:陈维崧的这首《浣溪沙·山塘即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后人传颂。其词中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婉约的韵味,展现了清代词坛的艺术风采。

《浣溪沙·山塘即事》不仅是一首描写苏州山塘街美景的词作,更是一个时代文化风貌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