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二 咏橘四首

仿佛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妆。
石榴裂齿也寻常。
擘罢春纤丹液冷,传来罗帕玉肌凉。
昨宵酒恶倍思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其二咏橘四首》,清代词人陈维崧的作品,描绘了秋季的包山和橘树上的果实。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关于《浣溪沙·其二咏橘四首》的介绍:

  1.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陈维崧是清代著名的词人、骈文作家。他的词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2. 词作背景:《浣溪沙·其二咏橘四首》的创作背景是在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作者在品尝香橘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组词来表达他对秋天和橘子的独特感悟。苏轼也曾因品尝香橘而有感而作《浣溪沙》一词,这也为陈维崧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3. 词作原文:藻耀霜林八月中,累累赪卵石湖东。篾包箬裹满筠笼。天上渴乌偷样好,铸成一点橘般红。蓬莱夜半已曈昽。仿佛轻躯十八娘,生憎柑子道家妆。石榴裂齿也寻常。擘罢春纤丹液冷,传来罗帕玉肌凉。昨宵酒恶倍思量。船入荆溪思豁然,曾传此语自坡仙。拟将种树遣萧闲。今日亭台无楚颂,旧时橘柚满吴天。风流人去一千年。

陈维崧的《浣溪沙·其二咏橘四首》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