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研斋太史

人云蜀道如青天,君家乃在青天上。
蚕丛鸟道不得归,一度思归一惆怅。
去年石头城,道遇李谪仙。
手持白玉麈,囊乏青铜钱。
一言称意百不愁,邀我直上秦淮之酒楼。
城南杨花白如雪,一一乱扑胡姬裘。
笑谓金陵姬,何似巫山女?
十年枉作《剑阁铭》,白盐赤甲奈何许!
昔住锦官城,乐事不可当。
木棉花发处,斜对碧鸡坊。
桃笙賨布居民卖,蒟酱江鱼过客尝。
此时二月粉水香,巴僮巴女发浩唱。
赕钱夜市成都酒,歈歌春赛武都王。
别来旧事心茫茫,传闻李特屠残疆。
卧龙跃马竟谁是,天彭井络空苍凉。
前者百丈船,牵过钟山郭。
忽见三巴人,欻然万金落。
诸葛祠堂尽棘榛,谯周子弟俱俘掠。
当时婉娈直铜龙,都堂香药掖门松。
自从丧乱著芒屩,飘零已复成吴侬。
一身虽在不自保,何况盗贼多于蜂。
瞿塘恶浪千万重,念之只复愁心胸。
安能吹我落天外,蹲鸱饱作西川农。
语君且饮勿愀怆,眼前万事太卤莽。
故里新年栈道开,官军已缚邛笮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李研斋太史》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赠李研斋太史》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浙江湖州乌程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戏曲家。他的作品以豪放著称,风格独特,被后世誉为“一代文宗”。
  1. 诗歌原文
    人云蜀道如青天,君家乃在青天上。蚕丛鸟道不得归,一度思归一惆怅。去年石头城,道遇李谪仙。手持白玉麈,囊乏青铜钱。一言称意百不愁,邀我直上秦淮之酒楼。城南杨花白如雪,一一乱扑胡姬裘。笑谓金陵姬,何似巫山女?十年枉作《剑阁铭》,白盐赤甲奈何许!

  2. 诗歌赏析

  • 艺术特色:《赠李研斋太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蜀道如青天”、“蚕丛鸟道不得归”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友情的颂扬。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见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自己无法与友人相聚的遗憾。
  • 文化背景:陈维崧生活在清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变化给诗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诗中的许多诗句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文学作品,《赠李研斋太史》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 文学影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陈维崧独特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1. 社会意义
  • 友情颂扬:《赠李研斋太史》通过对李谪仙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知己的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反思:诗中的许多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诗人表达了对过去事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展望。
  1. 艺术技巧
  • 语言风格:《赠李研斋太史》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生动的意象,如蜀道难行、李白飘逸、金陵春色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效果。

《赠李研斋太史》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的文化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