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大梁城,莽莽悲风起。
洛阳诸女儿,竞说侯公子。
侯家公子不可当,谈兵说剑声琳琅。
酒后能骑赭白马,兴酣作使邯郸倡。
睢阳城下日将夕,箭如饥鸱叫平泽。
确磝贼火动地来,两手如飞左右射。
归来犹未散鸣钟,琥珀压酒葡萄浓。
旦夕长安赐甲第,不然辟谷寻赤松。
黄河之水流不极,世间万事安可测。
男儿五十不作官,那得常常好颜色。
珊瑚之辔白玉卮,与君作歌君莫疑。
侯家公子竟憔悴,何况洛阳诸女儿。
今岁广陵城,小弟雎阳至。
谓四弟子万。
相逢踏臂说侯生,白日明明照天地。
人言侯生狂,定识侯生乐。
斗鸡下鄢陵,呼鹰上宛洛。
余卧江东二十春,眼中知己半沉沦。
何时策马繁台去,一访当年屠狗人。
寄赠侯叔岱
介绍
《寄赠侯叔岱》是清代诗人陈维崧所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陈维崧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寄赠侯叔岱》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陈维崧。陈维崧(1625年—约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又号听秋、南湖居士等,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祖籍福建泉州,家族以儒学著称,他本人才华横溢,尤以词赋见长,是清朝初期词坛上的重要人物。
诗歌原文:萧萧大梁城,莽莽悲风起。洛阳诸女儿,竞说侯公子。侯家公子不可当,谈兵说剑声琳琅。酒后能骑赭白马,兴酣作使邯郸倡。睢阳城下日将夕,箭如饥鸱叫平泽。确磝贼火动地来,两手如飞左右射。归来犹未散鸣钟,琥珀压酒葡萄浓。
主题思想:《寄赠侯叔岱》通过对侯叔岱及其行为的描绘,展示了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诗中不仅展现了侯叔岱的风采,还通过对比洛阳诸女儿的赞美之词与他的真实生活状态,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艺术手法:《寄赠侯叔岱》采用了古典诗词中的“骚体”形式,即七言律诗,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能够充分展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此外,诗歌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细腻的个人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背景:侯叔岱在诗中被描述为一个有才学、好游侠的人,他在历史上可能确实存在过类似的角色或经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都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陈维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寄赠侯叔岱》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对其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陈维崧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