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董樵忽见访,入门手持方竹杖。
我亦生平屠狗人,对此苍然屹相向。
董樵董樵真吾徒,胸中豪气无时无。
谈兵肯事东诸侯,作骚直学屈大夫。
翻然南下浮东吴,亦复窈窕寻仙都。
广陵城外秋风冽,黄须半作猥毛磔。
唤我同登大酒楼,此竹由来为予说。
今年三月游金华,丹梯绀壁凌朱霞。
采芝偶入乌伤地,看竹闲过卫铄家。
此竹檀栾不易得,爱之拍手徒咨嗟。
倪家女子非恒流,知有人间韩伯休。
斸来恰赠一竿竹,伴我名山禽向游。
我闻此言挥百杯,醉余不合成悲哀。
潇湘斑竹竟谁在,九疑荒冢生苍苔。
况闻官军大战胜,今年邛杖西南来。
方圆枘凿不相入,尔持此杖胡为哉?
劝君携归玉女盆前住,不尔此杖骁腾作龙去。
方竹杖歌为莱阳董樵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方竹杖歌为莱阳董樵赋》是一首由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七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董樵手持方竹杖的形象以及两人的相互交流,展现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和对诗歌艺术的共同热爱。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 作者简介:
- 陈维崧(1625年—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浙江钱塘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与音乐家。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同时亦不乏对友情及个人志业的深刻反思。
诗作原文:
山东董樵忽见访,入门手持方竹杖。 我亦生平屠狗人,对此苍然屹相向。董樵董樵真吾徒,胸中豪气无时无。
谈兵肯事东诸侯,作骚直学屈大夫。翻然南下浮东吴,亦复窈窕寻仙都。广陵城外秋风冽,黄须半作猬毛磔。唤我同登大酒楼,此竹由来为予说。今年三月游金华,丹梯绀壁凌朱霞。采芝偶入乌伤地,看竹闲过卫铄家。此竹檀栾不易得,爱之拍手徒咨嗟。倪家女子非恒流,知有人间韩伯休。斸来恰赠一竿竹,伴我名山禽向游。我闻此言挥百杯,醉余不合成悲哀。潇湘斑竹竟谁在,九疑荒冢生苍苔。况闻官军大战胜,今年邛杖西南来。方圆枘凿不相入,尔持此杖胡为哉?劝君携归玉女盆前住,不尔此杖骁腾作龙去。诗作鉴赏:
- 陈维崧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董樵的形象,将他塑造成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文学抱负的人物,体现了作者对此类人物的赞赏之情。
- 诗中多次提及“竹”,既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也反映了董樵对于自然和文化的热爱。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雅的精神境界。
- 陈维崧的诗歌语言典雅,用词考究,通过对董樵及其生活的描绘,展示了清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
《方竹杖歌为莱阳董樵赋》不仅是陈维崧对董樵的一次深情赞美,也是对当时文人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