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若水出关

祖母秦州父锦州,卢家少妇又邗沟。
百年骨肉抛三地,万死悲哀并九秋。
欲赠愧无银络索,将离怕听钿箜篌。
汉庭早晚流人赦,望尔归鞭度陇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若水出关》是一首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文学价值以及背景信息:

  1. 作者简介
  • 陈维崧,字其年,号迪陵,江苏宜兴人,清朝著名诗人、词人和音乐家。他以其卓越的诗歌和音乐才华著称于世,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 祖母秦州父锦州,卢家少妇又邗沟。
  • 百年骨肉抛三地,万死悲哀并九秋。
  • 欲赠愧无银络索,将离怕听钿箜篌。
  • 汉庭早晚流人赦,望尔归鞭度陇头。
  1. 诗歌赏析
  • 第一句“祖母秦州父锦州,卢家少妇又邗沟”通过描绘地理位置的变化,展现了家族成员的离散。
  • “百年骨肉抛三地,万死悲哀并九秋”表达了对亲人分离的深沉哀思和无尽的悲痛。
  • “欲赠愧无银络索,将离怕听钿箜篌”反映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
  • “汉庭早晚流人赦,望尔归鞭度陇头”寄寓了对和平与团圆的期盼,以及对国家安定的祝愿。
  1. 文学价值
  • 《送张若水出关》作为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高超的文学技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 该作品不仅是陈维崧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历史变迁和文化特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
  1. 文化背景
  • 在清代,文人阶层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他们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送张若水出关》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反映了作者的文化身份和时代气息。
  • 陈维崧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的诗词创作与其音乐才华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音乐美和文学美的文学世界。

《送张若水出关》不仅是清代诗人陈维崧的一首杰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