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杂咏三首 其三

万井山环抱,南图亦壮哉!
槎从天汉上,门傍海云开。
乌石藏幽寺,青榕荫古台。
到今传擘荔,坛坫愿追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璋创作的《闽山杂咏三首 其三》是一首描绘闽山风光的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对闽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愿。

陈璋的《闽山杂咏三首 其三》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闽山的壮丽景色与悠久历史。其中“万井山环抱,南图亦壮哉!槎从天汉上,门傍海云开。乌石藏幽寺,青榕荫古台。到今传擘荔,坛坫愿追陪。”这几句诗描绘了闽山的自然之美。诗中通过“万井山环抱”和“南图亦壮哉!”这样的描写,传达出闽山地势的广阔和雄伟。接着,“槎从天汉上,门傍海云开”,则形象地描绘了闽山与大海之间的联系,以及山门附近云雾缭绕的景象。而“乌石藏幽寺,青榕荫古台”,则具体描述了闽山中的自然景观,既有静谧的古寺,又有苍劲的青榕树。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闽山之中,感受到诗人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而且通过“到今传擘荔,坛坫愿追陪”等诗句,展现了闽山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文化的传递与传承,不仅体现了闽山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共同关注和珍视。

《闽山杂咏三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意蕴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还能深入了解闽山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体会到中华文化在自然山水中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