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修存南归 其五 (己卯)

霜夜天高,仰视箕斗。
南北相望,精神永久。
子归有喜,入门嘉偶。
居室辉光,令妻寿母。
杂佩之好,以问朋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修存南归 其五 (己卯)”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歌,出自明代诗人陈沆之手。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背景
  • 陈沆,字叔隆,号石渠,福建侯官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在文学史上,陈沆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备受推崇。
  1. 诗篇原文及解读
  • 霜夜天高,仰视箕斗。南北相望,精神永久。(霜夜天高,仰视箕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自己的渺小,同时体现了南北分离的悲凉。
  • 子归有喜,入门嘉偶。居室辉光,令妻寿母。:“子归有喜”,表达了家人团聚的喜悦;“入门嘉偶”则形容家中新成员带来了欢乐与和谐。
  • 杂佩之好,以问朋友。:这里的“杂佩之好”可能指的是家庭中的各种饰品或装饰品,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多彩;“以问朋友”则显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问候,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1. 诗篇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陈沆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描写霜夜、星空等自然元素,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思念与期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意境深远: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士风的堕落、虚伪现象等。
  • 语言精炼:陈沆的语言简洁明了,每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打磨,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1. 诗篇的历史价值
  • 反映时代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末清初社会的一角,特别是对于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有着生动的描绘。这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 传承文化遗产:陈沆的诗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在当时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

《送黄修存南归 其五 (己卯)》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陈沆的诗歌特色和艺术成就,是研究明末清初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