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修存南归 其四 (己卯)

尊酒不仁,日饯离别。
陆君东马,魏子西辙。
浮云上天,奄忽相失。
谓君其留,岁寒同恤。
奈何告余,且当南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黄修存南归其四 (己卯)》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沆,字与理,号石遗。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文学见解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尊酒不仁,日饯离别。陆君东马,魏子西辙。浮云上天,奄忽相失。谓君其留,岁寒同恤。奈何告余,且当南发。

  2. 诗歌解析

  • 尊酒不仁,日饯离别:这里的“尊”指敬酒,而“不仁”则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刻的不舍和感慨。
  • 陆君东马,魏子西辙:陆君向东而去,魏子向西而去,象征着朋友们各自奔赴不同的人生道路。
  • 浮云上天,奄忽相失:浮云飘荡,天空中的浮云时而消失,象征着朋友们的短暂相聚和别离。
  • 谓君其留,岁寒同恤:希望朋友能够留下,共同度过艰难困苦的时光。
  • 奈何告余,且当南发:无奈之下告诉我,你将要去南方了。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的思考。
  1. 历史背景
  • 陈沆生活在清朝末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送黄修存南归其四 (己卯)》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也能从中汲取到对友情、家庭、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