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杂诗 其二 (甲申)

燕赵有狂俗,贱男而贵女。
十三十五时,逼令学歌舞。
岂无幽兰姿,风吹身无主。
调笑马上郎,呢呢恩怨语。
客言琵琶欢,我识琵琶苦。
弦绝无续时,何不买机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上杂诗其二(甲申)》是清代诗人陈沆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在这首诗中,陈沆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战乱背景下的士人心态和国家命运,展现了其对时代变迁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注。

《马上杂诗其二(甲申)》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历史时刻,即1644年,这一年标志着明亡清兴的历史巨变。在这一时期,无数的生民因为接踵而来的战乱流离失所,心系国家、身在政局中的文人自然也不例外。陈沆作为文人中的一员,通过诗歌创作来记录乱离中的所见所感,同时也为易代变局提供了史书之外的细微记载。

诗的内容反映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感受与思考。首句“伯禹忽已死,天地病一河”表达了对英雄人物逝去的哀叹以及对国家遭受重创的悲痛。第二句“堤防日以密,横溃日以多”则是对战争破坏力的描述,指出了战争给国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第三句“天下无馀财,河流无尽波”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带来的资源枯竭和自然灾害的频发。最后两句“治水先治地,地疏水亦和。井田废已久,大智其如何”则提出了对治乱世策的思考,暗示仅凭武力无法根本解决乱世问题,需要更加深远的智慧和方法。

《马上杂诗其二(甲申)》不仅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以其对时代背景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成为了研究明清易代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