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答唐竟海(甲申)

十岁游长沙,中间往来频。
居久与之化,遂成湖湘人。
南中多奇士,谬托平生亲。
闻君未识面,怀意故未申。
今秋长安邸,访君雨后晨。
萧然坐花下,童仆如在春。
一言出肺腑,欢若旧日姻。
君家老太守,治功满江漘。
为政不迫切,官暇民亦驯。
馀事及风雅,屈宋道再振。
洞庭清无底,出入日月身。
君诗有家法,羽毛借凤麟。
岂惟文章美,立心抑何纯。
与人赴急难,谈笑倾千囷。
种树须种松,饮酒须饮醇。
买佩须买玉,结交须结真。
此道今不讲,当面成越秦。
区区有微尚,愿言卜德邻。
不见连理花,并开如有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唐竟海万卷书屋图(甲申)》是清代诗人陈沆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题唐竟海万卷书屋图》的作者陈沆,字太初,号秋舫,清湖北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他官至监察御史,曾典广东乡试,任会试同考官。他的诗学宗宋儒,工于诗歌,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等著作。
  2. 诗歌原文:先圣去我远,存者独其言。余子递相述,积义何止千。有书不能读,大道其茫然。唐侯平生志,耻为造物顽。束发受万卷,一心与贯穿。门馆草木静,琴瑟左右安。十年长安住,岁月如深山。
  3. 诗歌鉴赏:此诗以“古”和“今”的对比展开叙述,通过“先圣去我远,存者独其言”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担忧和对未来继承者的期待。接着“有书不能读,大道其茫然”,则表达了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典,现代人感到迷茫和困惑。“唐侯平生志,耻为造物顽”展现了诗人对于追求学问的执着和坚持。最后“十年长安住,岁月如深山”则反映了诗人在漫长岁月中的寂寞和孤独。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时期,一个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社会环境稳定,文人墨客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经典,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后人的课题。陈沆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此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于学问传承的忧虑和对知识的渴望。
  5.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古与今的对比,以及对学问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6. 历史影响:陈沆的这首《题唐竟海万卷书屋图》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学术成就和文化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首诗被多次引用和讨论,成为研究清朝文人思想和文化传统的珍贵资料之一。

《题唐竟海万卷书屋图(甲申)》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学问传承担忧的古诗,也是一篇展现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现状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