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自康庄,昧者恒苦陷。
积习使之然,岂不由操鉴。
下士争未荣,恒情避众贱。
苟非削群芜,安能表孤茜。
三更烛易残,五色目终眩。
掩卷下空阶,星月同粲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斯文自康庄,昧者恒苦陷。
积习使之然,岂不由操鉴。
下士争未荣,恒情避众贱。
苟非削群芜,安能表孤茜。
三更烛易残,五色目终眩。
掩卷下空阶,星月同粲烂。
《闱中作 其二 (辛巳)》是清代诗人陈沆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的首两句“斯文自康庄,昧者恒苦陷”,揭示了作者对于知识与愚昧、智慧与困惑之间关系的观察。通过这两句,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观点:虽然社会看似光明和繁荣,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人被困境所困扰的情况。接下来两句“积习使之然,岂不由操鉴。”进一步探讨了人们行为背后的习惯和习性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最后两句“下士争未荣,恒情避众贱”则描绘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人士的心态和选择,表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
《闱中作 其二 (辛巳)》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普遍现象,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诗歌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也能深入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