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万山里,响落万山外。
寻声入东林,静极冥诸籁。
石泉左右流,曲与真源会。
闲云不离寺,倚树作奇态。
老僧指残碑,茫然话兴废。
不见白莲开,久与青松对。
东林寺(辛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林寺(辛巳)》的文学赏析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人们情感寄托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趣味,还体现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东林寺(辛巳)”这一作品,虽无详细出处,但通过其名称与背景,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一首描写东林寺历史、风景以及佛教文化的诗歌。
《东林寺(辛巳)》的诗篇中,东林寺作为地点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东林寺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始建于元至大元年。它历经兵灾和自然灾害,却多次重建。这样的经历不仅展现了寺庙顽强的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妙因创建”,意味着这个佛教圣地是由高僧妙因所建,而“妙因”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妙因创建东林寺,为的是传播佛法,弘扬佛教教义。这种宗教情怀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神圣感和宁静感。
明清时期,东林寺屡经战乱和自然灾害,然而每次破坏之后,总有新的建设和维护活动进行,显示了中国古人对于信仰和精神追求的执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历史的叙述,传递了一种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诗中还提到了“庐山东林寺”,这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位于江西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东林寺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名刹,也是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这一点从侧面印证了“东林寺(辛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东林寺(辛巳)》的文学价值在于它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对文化的尊重。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的描述,让人们得以窥见过去中国的宗教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信仰、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