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思与浮虑,异趣同营营。
不有夜气息,何由知至精。
影与一灯静,心随群籁冥。
出门视天宇,阒若户方扃。
上下同一寂,真宰独未停。
还归灭烛坐,虚房罗众星。
冬夜(丙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丙子)》—— 清冷月下,友情与思念
《冬夜(丙子)》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陈沆创作,是一首描写冬夜景象和内心感受的诗作。在这首诗中,陈沆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从主题来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寒冷。然而,这种静谧的环境却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的契机。诗的开始部分“影与一灯静”,通过“影”与“灯”两个元素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诗人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例如,诗中的“不有夜气息,何由知至精”一句,通过夜晚的气息来比喻人生的真谛和智慧。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中的“出门视天宇,阒若户方扃”一句,通过描述诗人走出家门看到外面世界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上下同一寂,真宰独未停”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理和生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文学技巧上看,这首诗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影与一灯静”、“上下同一寂”,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同时,诗的节奏和韵律也十分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
《冬夜(丙子)》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优秀诗歌。它不仅描绘了冬夜的美丽景色,更通过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