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女叶三姑行(甲戌)

吾师叶夫子,家世流芬芳。
肃肃诗礼门,儿女习义方。
膝前有贞女,节义明于霜。
名在列女传,我能道其详。
女名曰三姑,诞生乙巳腊。
三岁学穿针,五岁学赋蜡。
夫子登进士,簪毫凤凰池。
贞女方七龄,从母来京师。
堂堂许司寇,是时始为郎。
修身直如矢,听狱平如衡。
一见叶夫子,相好若弟昆。
司寇第二郎,小名十四官。
羽毛虽未成,意在青云端。
掌中有明月,两美合必难。
访得叶氏女,始请为昏因。
谁为凤凰媒,杨罗两太史。
是日月日良,俱会叶氏邸。
许公亦在坐,酒行三巡始。
三姑出中堂,众宾为之起。
一一拜众宾,左右生光彩。
以次拜许公,三拜无违礼。
众宾齐赞叹,许公大欢喜。
许公谓叶公,尔我年若此。
何日了婚嫁,儿女事毕矣。
天道有枯菀,反覆安可期。
壬子秋七月,天夺许家儿。
凶问至叶氏,叶母意惨悽。
背人独挥涕,未令三姑知。
三姑察母意,母意何悲切。
久之窃有闻,抢地肝肠裂。
长跪父母前,儿志今已决。
便可归许家,甘与死同穴。
是时裁十龄,出语何皎洁。
阿母苦死留,闭门脩芳节。
春亦非我春,秋亦非我秋。
嘉庆辛未岁,一病道不瘳。
病中语喃喃,归骨许氏邱。
三月十七日,气绝凝两眸。
是时许司寇,督漕江淮间。
其夜许母卧,四更鼓声寒。
望见三姑来,形瘦影复单。
哽咽不成语,执手泪汍澜。
一痛遂惊寤,犹见立灯前。
晓语许公梦,知是死者魂。
家有一乳媪,说姑泪不止。
伴姑二十年,未见笑启齿。
中庭及后圃,未见三姑履。
晨夕问安外,书史无暂离。
自知年不永,预制敛时衣。
荒荒史家庄,中有许郎墓。
死者不可夺,遂以贞女祔。
墓门何所有,青青女贞树。
一碑三尺高,千年鬼神护。
或云十龄女,守节古未闻。
兹乃天性然,礼教夙所敦。
不见叶夫子,五十犹慕亲。
哭母如婴儿,断绝酒与荤。
慈乌子反哺,孝竹无凡孙。
美哉丈夫女,乃生孝子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贞女叶三姑行》是清代诗人陈沆所作。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名为叶三姑的贞烈女子,展现了她的节义与才华。《贞女叶三姑行》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和道德的要求,以及文人对于传统美德的推崇。

诗歌开头“吾师叶夫子,家世流芬芳”,通过描绘叶夫子的家族背景和其深厚的文化素养,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庄重肃穆的学术氛围。接下来,“膝前有贞女,节义明于霜”一句,突出了这位名叫三姑的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品德的纯洁和高尚。

进一步地,诗人详细描述了叶三姑从小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三岁学穿针,五岁学赋蜡。”这两句不仅体现了三姑早熟的能力,也间接表达了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家庭的优渥条件。而“一朝许司寇,掌中有明月”则形象地描绘了叶三姑在成年后展现出的非凡气质和能力,象征着她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诗中还特别提到了“谁为凤凰媒,杨罗两太史”,这是对三姑婚姻大事的描绘,意味着三姑被选为配偶的过程充满了隆重和喜庆。这一描述不仅反映了当时婚姻的习俗,也显示了三姑本人的美貌与才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诗歌以“天道有枯菀,反覆安可期”作为结尾,表达了人生不可预测和变化无常的主题。同时,它也暗示了贞女三姑虽身处逆境却始终坚守节操,体现了一种超越生死、坚定执着的人生态度。

《贞女叶三姑行》不仅仅是一首赞美贞洁和才华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俗、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的作品。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清代文人对于女性角色和社会伦理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美好品德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