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趋庭岁莫时,官梅喜放两三枝。
老亲知我耽吟咏,才下车来便索诗。
到永定作 其一 (甲申)
介绍
《到永定作 其一》(甲申)是明代文学家王鏊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人介绍: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十六岁时即以文才闻名,成为国子监诸生后,其诗文作品受到广泛传颂。王鳌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曾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编修、侍讲学士等,并在弘治时期担任吏部右侍郎及正德初年的户部尚书与文渊阁大学士。他的学识广博,著作颇丰,留下了大量诗文和历史记录,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歌原文:《到永定作 其一 (甲申)》的全文如下:
过定思族翁斫鲙作(其一)
水出鲜鳞作鲙宜,蛮姜蜜酒沃红肌。
相遇一味鱼生足,不必重为鸡黍期。
登定王台(其一)
汉恩列土育如春,留得芳名远到今。
几换人民此城郭,四围阛阓有山林。
见长安日存吾敬,望大行云契彼心。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简朴、自然和谐的向往。首篇《过定思族翁斫鲙作》描绘了渔民生活的一幅画卷,生动展现了捕鱼的场景,以及渔民们用鲜鱼制作的美味佳肴,体现了渔民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珍视。第二篇《登定王台》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先贤遗泽的感怀和对政治清明的期望。整体而言,此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背景信息:甲申年指的是明朝成化十一年,这是王鏊步入政坛的一个重要年份,也是他开始崭露头角的起始点。在这年的秋天,他在朝廷中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包括吏部右侍郎和文渊阁大学士等,这些官职都标志着他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社会影响:王鏊的文学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尤其是在国子监诸生时期的文才就已经显露无疑,他的作品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研究。此外,王鏊的政治生涯同样备受瞩目。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入仕到官场沉浮的不同阶段,其间的政治变迁和个人遭遇都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王鏊的《到永定作 其一》(甲申)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作品及其作者生平的介绍,不仅能够领略到王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学养,也能够感受到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卓越品质和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