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遇雪(甲申)

一夜襄城白,苍茫只有天。
晓来山下路,炊断几家烟。
树古鸦争立,冰高马不前。
浑忘行道苦,处处说丰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襄城遇雪(甲申)》是清代诗人陈沆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一夜襄城白,苍茫只有天。晓来山下路,炊断几家烟。树古鸦争立,冰高马不前。浑忘行道苦,处处说丰年。
  • 译文:一夜之间,襄城的大地变成了白色,天空显得如此清晰。早晨来到山下的路上,发现炊烟已经断掉几家人家。树木古老而乌鸦争相站立,冰面高耸马匹无法前行。完全忘记了道路的艰难,到处都在谈论丰收的年景。
  1. 作者简介及背景
  • 作者:陈沆,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人。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曾担任翰林院修撰等职,以学识渊博和诗风淡泊雅致著称。他与魏源齐名,被誉为“一代文宗”。
  • 时代:该诗作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当时陈沆刚刚中状元,仕途得意,但不久后便因直言敢谏而被贬为四川道监察御史,此后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1. 作品分析
  •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大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首句“一夜襄城白”直接点题,用“白”字形容大雪覆盖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苍茫、静谧的氛围。接下来,“晓来山下路,炊断几家烟”描写了清晨雪后的村庄景象,炊烟稀少,突显了严寒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
  • 意象与情感:诗中的“树古鸦争立,冰高马不前”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乌鸦争相站在树枝上、马儿因为冰面过高而无法前进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人们的生活困境。最后两句“浑忘行道苦,处处说丰年”则表达了尽管遭遇重重困难,人们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期盼丰收的年景。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关注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 诗中的“雪”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也象征着清高和纯净,这也许与诗人自身的志向相呼应。
  • 诗的结构安排合理,从开头到结尾逐步深入,层层展开主题。

通过《襄城遇雪(甲申)》这首诗,不仅可以看到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感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特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品。

相关推荐